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夜间文旅消费“全面开花”,但“重招商、重引流、轻运营”仍然存在——
“夜无锡”如何让游客停下脚步?
夜幕降临,乘坐游船穿行古运河之上,自泰伯奔吴至近代工商业崛起的无锡千年故事在眼前铺展开来;晚风轻拂,登山爱好者们登上惠山二茅坪,在冰镇啤酒与小龙虾的陪伴下,观赏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赛事;太湖之畔,融合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汉宋奇妙夜”升级回归,场场爆满……
夜幕下的无锡正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但要看到的是,夜间旅游在政策支持下,仍然存在“重招商、重引流、轻运营”、二次消费拉动效果有限等问题,如何让夜间旅游在助力经济增长的同时展示城市文化底蕴,为文旅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文化+科技
提升夜间观赏体验
近日晚间,大型国风实景秀《梦回太湖》在融创文旅城迎来首演。这场50分钟的沉浸式大秀以太湖为幕,通过上百名演员的演绎,配合声光电特效,将干将铸剑、西施以身救国、范仲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等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震撼人心的沉浸效果源于主创团队对本地文化的挖掘与创新技术的运用。总导演刘志晖及剧组通过走访太湖沿岸的渔村、古镇,采集大量民间传说和口述历史,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融入创作中。借助300平方米的巨型影像屏、全息水幕投影、60米火特效、100米水特效等前沿科技手段,化静态历史为动态体验,让观众成为穿越时空的“参与者”。数据显示,今年夜场开放后,门票销售增长了75%。
“夜间文旅体验需要更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共识。惠山古镇映月里打造全息国乐沉浸场,从阿炳雕塑启程,串联宝善桥、龙头河,在光影交错与古今锡乐的对话中,展现千年惠山的风雅之姿;三国水浒城推出“汉宋奇妙夜”,利用激光秀、投影技术等,在文德殿、演义广场等地打造动态光影画卷,游客得以一秒“穿越”宋朝都城。在无锡影视基地演出部经理黄云鹏看来:“不管是新的演艺项目,还是新的科技手段,都应该紧紧围绕汉宋历史、名著文化做延伸和开发,要让技术创新成为文化表达的‘新语言’。”
细节提升
游客从“路过”变为“停留”
最近,无锡的夜晚不再酷热难耐,惠山也迎来了夜爬爱好者的回归。登上二茅坪后的他们惊喜地发现,专属夏夜的市集已经悄然出现:在霓虹色LED灯带的装饰下,平台秒变派对现场,直播大屏“支棱”了起来,桌椅也增加了几十套,大汗淋漓的夜爬游客忙着享用烧烤、啤酒、小龙虾。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游客需求,二茅坪的店家统一延长营业时间至夜间12点,展示馆和三茅峰的豆花店则开放到晚上10点,比往年延后两个小时。
转换思路,从游客的需求角度思考问题,点滴地改变重塑夜游体验。在“晚点关门”方面,无锡动物园的商户晚上10点“打烊”,三国水浒城的店铺根据客流量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花星球的所有商户则营业到晚上9点30分。在接驳优化方面,惠山国家森林公园二茅坪的观光车营业至夜间12点,无锡动物园的接驳车晚上10点结束营业,三国水浒城定制夜场接驳专线至葛埭桥地铁站。
氛围感的营造、互动环节的设计,让游客从“路过”变为“停留”。运河汇面向年轻消费者推出萤火虫后备箱市集,将购物、社交、娱乐一体打包,三国水浒城准备了国风市集,游客可以享美食、喝啤酒、买文创,花星球的游客可以泼水互动、免费摸鱼,融创文旅城不仅用雾森系统配合灯光营造仙境氛围,还开设江南妙会市集,让游客领略国风版的大明风华。
深耕在地文化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今年3月,我市出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重点打造锡式休闲夜游产品,深化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擦亮“无锡夜醉美”品牌,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无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夜间文旅消费,对于集聚区举办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广的活动,按活动投入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助。
政策引导下,一个个夜公园、夜市、夜间演艺“全面开花”,游客夜间旅游“有的玩”的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但在专家看来,我市的夜间旅游项目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应避免只关注短期的经济指标如招商规模、游客数量等,忽视长期可持续运营而导致的业态同质化、服务质量低下;另一方面,要规避供需错配,放弃爆款引流、网红出圈、数据政绩等短期思维,转向由善意、品质、包容支撑的长期主义。“只有明确自己的核心定位,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可消费的夜间符号,通过文化深度、艺术温度、科技精度,推动夜间旅游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才能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专家表示。
(黄梦羽)
明利配资-股票配资专业网-贵阳股票配资-做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